行业动态
看世界发展工业 看国情富国强军

        看世界发展工业 看国情富国强军

        著名书法家郎百忠

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化、政治格局国际化、军事态势强力化,国家之间对军事的强化越显突出。要想稳居世界经济,从大国走向强国,我们必须把发展工业作为世界强国的立足之本。工业强即国富,国富是国家的根基,是强军的基本保障。同时,工业发展了,国家才能富强,国家富强了,人民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工业是带给国家各业兴旺发达的有机链条是龙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首要产业。

一、量化我国民族复兴的现实标准,是走向世界强国的发展需要

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按照世界中华民族复兴通常用的三个标准来衡量。一是“初步复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国际事务中由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规则的制定者。二是“全面复兴”,经济社会总体上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必经之路是全面实现现代化,建立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国家。三是“持续复兴”,在实现全面复兴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能够保持这种繁荣和强大,持续稳定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明确了上述标准,自然引出目前中华民族复兴究竟处于何种历史地位问题。在这方面固然可采用若干量化性指标的方法,但这些指标所涉及的因素毕竟太多,且变量间的权重关系过于复杂,由此很难得出一个为人们普遍认可的精准“复兴指数”。相比之下,合理可行的方法是对民族复兴进程进行区间性的研究。按照从单一到综合度量的思路,可以确立三个观察民族复兴方位的视角。一是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据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逊的购买力评价方法测算,目前中国GDP在世界体系中所占比重已接近20%,如用外汇汇率计算,已超过7万亿美元,占世界 10%以上,总量相当于美国的一半,位居世界第二。对外贸易总额也已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总额稳居世界第一位。二是“经济综合现代化”的角度,从综合衡量人均经济量、科技水平、经济结构等指标看,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以人均GDP而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为5432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世界排名中处在第89位,约相当于日本的1/10,美国的1/11。三是从整体现代化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人自身发展这几方面评估,我国排名大致在中间偏后的位置。仅以联合国2011年人类发展指数而论,中国在178个国家中排名第101位。依次观察三个视角,虽然可获得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不同评价,但用“全面复兴”标准看,经过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轮廓已经初步地显现出来。据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当前我国发展态势比近代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同时我们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的民族复兴还远未达到全面复兴的要求,总体上我们仍处于民族复兴的初期和中期之交。
    处在这个特殊阶段,国家安全与发展总体态势较好,我国仍然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但是,近些年来,影响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不断增多,国家依然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安全和发展态势。
  一方面,当前我国维护国家核心安全利益的任务十分繁重,国家安全仍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美国加速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炮制“空海一体战”,加强对我国正面的兵力部署和战略监测,维护海洋和领土完整的权益的形势更为严峻和复杂,成为影响我国家安全的最大因素;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国家对华心态趋于复杂,疑虑增大,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不时泛起;我国周边局势紧张动荡有所加剧,日本自卫队解禁和扩张,特别是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涉及我国海洋权益争端问题十分突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维护海上运输线安全、海外资产安全、海外人员安全、海外资源市场和产品市场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不断显现,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更趋突出;境内外敌对势力寻机滋事、干扰搅局的图谋没有改变。
  另一方面,我国作为一个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国家,以国防建设促进经济建设的任务也十分繁重。现阶段,我国在经历一个经济粗放发展和量的急剧扩张之后,至少面临着三大发展瓶颈。一是市场瓶颈。近些年我国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高达 50%以上,所遭受的反倾销案例数占全球的 40%左右,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反倾销最大受害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二是资源瓶颈。现在我国常年消费着世界上 15%的能源、1/3的钢、50%以上的水泥,形象地说,“世界这只‘小浴缸’已经盛不下中国这头‘大象’”。三是技术瓶颈。目前全国相当数量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只有少数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制约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突破这些发展瓶颈的出路主要靠科学发展,但富国强军也是一个基本条件。道理很简单:突破资源瓶颈很重要的一条是保护战略通道安全,这需要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突破市场瓶颈和技术瓶颈更需要进一步发展高技术的工业产业,通过航空、航天、船舶、核能、电子等产业的带动,逐步完成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提高信息化时代的国家工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引进高科进前瞻性的工业项目,引进人才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工业项目。基础性材料科学是工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加速发展基础性的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自己国家特有的科技发展体系,才能由中国制造发展成中国智造进而到中国创造,这是中国工业腾飞之路,也是经济腾飞之路,是保障国家国防建设向着现代化发展强军之路,是我国走向世界强国的战略需要。

二、发展科技驱动工业,是实现富国强军的迫切需要

发展工业是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带动其他产业科技驱动的重要纽带,工业发展其他各业才能联动发展。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将工业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只有工业发展,才能富国强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发展工业走富国强军之路,要有富国的经济基础来支撑。从工业发展道路看,我国已从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进而升级成“中国智造”,这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富国是发展军事力量的保障,是强军的基本依靠。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富国,不可能强军;没有强军,国家社会的安全无保障;毛主席说:“没有一个强大的军队便没有一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军队建设,以听党指挥、作风过硬、能打胜仗作为军队新时期的战略思想。结合我国的实际,富国必须强军,强军必须发展工业,富国与强军之间有着辩证关系,是必然联系,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党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思想的新发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在发展崛起的过程中非常重要而又难于解决的大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把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了长期探索,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与社会要求的差异提出了一系列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原则和方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强军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基础,对富国起着基石作用。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揭示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规律认识的升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富国强军是实现和平崛起的必然选择。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工业,用科技驱动来发展工业,让工业腾飞带动其它产业,实现富国强军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三、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是提出世界强国的战略需要

当前,我国面临国内国际重要安全因素挑战,需要我们把富国强军作为制衡世界不安定因素的战略来抓。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的外部安全环境受到挑战。“冷战”虽已结束,但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西方敌对势力和反华势力一时也不会消失。我国周边地区还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中国与少数国家历史遗留的陆地边境问题仍未解决,我国海洋国土的主权问题仍同周边多个国家存在争端,朝核问题能否成功解决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是我国的国内安全环境受到挑战。台湾大选后政权更迭,但“台独”的危险依然存在,仍对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构成严重威胁;国内暴力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活动频繁,“藏独”、“东突独”等势力仍不断制造事端。

三是我国对国家安全有了新的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求,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逐步从“国家主权安全”向“国家利益安全”拓展,从“三维空间安全”向“多维空间安全”拓展,从传统安全领域向政治安全、制度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军事安全等诸多领域拓展,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

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调结构、转方式、反腐败是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这关键时期,本文倡导大力发展工业,富国强军,稳定人民生产生活,提高我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从大国走向强国、走向世界和平发展的新常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长远意义和战略意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并购案列研究
加入我们

广告和讯息发布(免费);
活动策划咨询(免费);
政策咨询(免费);
专家推荐(免费);
招商咨询服务(免费);
投融资咨询服务(免费);
各项标准制定和修订的推荐(免费)。

版权所有:全建研科(北京)信息咨询中心

电话:13522221148  Email:qjyk2012@163.com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中门寺街69号43幢3796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24034号